夏日营销的温度计:品牌如何在梗文化、人物共鸣与场景体验中赢得年轻人
一周品牌营销观察
2025-07-07 17:39
盛夏伊始,品牌营销的热度与气温一同升高。但在热闹表象之下,真正值得关注的,是品牌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悄然变化。过去一周,从美团外卖用“工具化小龙虾”玩出产品新语境,到lululemon邀请贾玲与汪顺共同演绎“人人可动”的生活方式;从闲鱼牵手刘宇宁打破代言人传统身份,到珀莱雅以“年轻的秘密”构建情绪认同,一系列看似各异的传播动作,其实都指向一个共通命题:品牌如何在“内容即体验”的时代,以更柔软、更亲密的方式抵达年轻人?

在2025年盛夏的第一周,营销行业呈现出一种复杂却充满张力的多面景观:
一边是,美团外卖用“小龙虾当工具”的方式,精准切中用户记忆点;
一边是,lululemon牵手贾玲和汪顺,传递“不完美也能动起来”的夏日自由主张;
还有闲鱼选择刘宇宁作为品牌首位代言人,激活社区与用户之间的长期情感机制;
更有珀莱雅携邝玲玲,以“年轻的秘密”为题,重塑护肤产品的情绪表达。
几乎在同一时间,这些来自外卖、美妆、电商、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品牌,都选择以一种更加“共情”的姿态,与用户接触。这不仅是暑期旺季的营销应激反应,更是一次内容与场景之间的新平衡演练。
而我们真正要看的,不只是它们做了什么,而是为什么这些做法能起效,以及,它们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品牌新趋势?
01
梗不只是笑点,更是品牌价值的“压缩文件”

“霸王盒小龙虾可以当衣架、锅铲、iPhone Pro Max?”
美团外卖在6月30日上线的新广告,将一盒小龙虾用超现实的方式“放大”:不仅在视觉呈现上大胆夸张,更在叙事方式上玩转“工具化类比”梗。借助社交媒体的病毒传播效应,小龙虾的“可食性”瞬间被转译为“存在感”。
这类“拿产品当道具”的创意并非首次出现,但美团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,它不只是为了引发笑声,而是通过“幽默+比喻”快速压缩并传播产品核心价值——
“足量、饱满、有性价比。”
用户笑完之后,留下的并不是一场视觉游戏,而是对品牌承诺的认同:“买了不会吃亏,买了就是最大值。”
在这个短视频算法下人均注意力低于7秒的时代,“梗”是信息密度最大的叙述单位。品牌要做的,是用“让人想转发”的语言,传达“值得信赖”的价值。
02
明星代言,正在从“象征性面孔”走向“情境性陪伴”
7月1日,闲鱼正式宣布歌手刘宇宁为品牌首位代言人。这条消息在娱乐与广告双圈层迅速发酵,但真正的亮点,并不在于谁代言了谁,而在于代言人如何融入社区生态。
不同于传统代言中代言人只出现在TVC和海报里,刘宇宁的角色更像是一位“闲鱼使用者”:他为平台录制了专属开屏视频、策划了打卡挑战,还和用户一起参与“潮物发布会”和“转发赢闲鱼周边”等系列互动。
这不是一次单向的信息投放,而是一种“沉浸式身份绑定”。品牌不再只是借用明星流量,而是将明星人格嵌入平台日常运营中,从而激活一种更具温度、更具黏性的“陪伴感”。
这也意味着,代言的概念正在悄然重构:从“面孔信任”向“场景共存”转变,从“曝光行为”向“社群内嵌”进化。
03
lululemon的夏日挑战:不是“运动感”,而是“参与感”
今年夏天,lululemon发起“夏日乐挑战”,邀请贾玲和奥运冠军汪顺组成“双人CP”,鼓励大众参与轻运动。在品牌视觉中,贾玲的幽默感与汪顺的专业形象碰撞出一种“非典型运动员组合”的独特气场。
乍看之下,这是一场“明星搭子营销”;但在背后,lululemon要传递的信息更具策略性:
- 不是“瘦才能运动”,而是“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动感”;
- 不强迫打卡,而是提供参与工具与鼓励;
- 不只销售产品,而是输出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。
在社交平台,“#夏日乐挑战#”迅速积聚大量UGC内容,参与者不再拘泥于专业动作标准,而是用自我表达方式回应品牌。
品牌从未如此努力让用户“感到自己被欢迎”——因为在今天的用户语境中,只有愿意被纳入的“我”,才愿意分享品牌的“你”。
04
“年轻的秘密”,藏在故事里也藏在选择里
与“整活式传播”相比,珀莱雅的营销更像是一场慢热而温柔的情绪触碰。
6月30日,珀莱雅官宣泰国演员邝玲玲为红宝石系列的“灵感大使”。与以往美妆代言不同,这次传播主轴围绕“年轻的秘密”展开,通过短片、文案与人物叙事的方式传达品牌对“抗初老”与“自我价值感知”的重新定义。
邝玲玲因其“青春、可爱、笃定”的形象被中国观众熟知。她身上“非工业化流量”、“真实成长”的人格魅力,成为年轻女性代入的心灵投影。她不是在卖产品,而是在说“我也和你一样,在慢慢变好”。
对珀莱雅而言,这次合作不是“获取流量”,而是“共造身份”。当品牌选择一个人,也是在选择与用户共同站在哪个价值立场。
写在最后:营销的走向,是关系的重建
综观这一周的品牌案例,可以看到一种更值得重视的底层逻辑正在浮现:
真正打动用户的营销,不是技术的堆砌,也不是预算的堆高,而是情绪、节奏、关系与参与感的重新构建。
- 梗是压缩的情绪,是品牌表达力的“显微镜”;
- 代言人不再是工具,而是平台中的“陪伴者”;
- 挑战活动变成一种“生活证明”;
- 护肤广告变成一场“人生投射”。
营销,正在成为一种温柔的连接方式。是品牌走进生活的脚步声,是用共鸣去替代说服的尝试,是一次次“我懂你”的传递。
在盛夏开启的这七天里,品牌们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同一个问题:如何成为用户愿意靠近、愿意分享、愿意记住的那一个?
答案可能各不相同,但共通的是,他们都在努力把“自己”变得更像“我们”。
推荐
- 夏日营销的温度计:品牌如何在梗文化、人物共鸣与场景体验中赢得
- 361°过度依赖低毛利折扣业务,进军羽毛球能否缓解焦虑?
- 锦江酒店递表港交所
- 数字广告的发展趋势与挑战:从曝光到转化的破局之路
- 深度了解自己|情绪的身体信号:如何通过躯体化反应识别被压抑的
- 深度了解自己|改写自我叙事,走出心理困境
- 数智时代广告新机遇!第三届京津冀数字广告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京
- 没来过川西,别说你玩懂了自驾游!这些网红打卡地,才是“进藏路
-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在内蒙古举办
- LVMH将部分欧洲媒体业务从阳狮转至汉威士
- “和气生财 踢苏州不算” VS “大不了去隔壁当省会”|苏超,笑
- B站原游戏合作部总经理张再敏因严重职务犯罪被依法逮捕
- 动起来,感觉好就好!lululemon“夏日乐挑战”启动
- 短剧《家里家外》被烛影心光抄袭,听花岛发声明坚决维权
- 陈春花:今天需要新的认知模式
